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三农资讯 > 详情

村级五年规划落地 新会:从“施工图纸”走出的侨乡振兴标杆

22-09-22


本报记者 谢 伟 通讯员 陈继武 熊 星

  2020年11月,江门市新会区在广东省率先全域布局谋划编制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2021年3月,新会区完成全部行政村(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五年(2021—2025)规划(以下简称“村级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全县(市、区)覆盖的村级规划,这在全省属创新举措,与以往编制的村庄规划有根本性的区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程文章认为,新会区此举创新了“县域统筹规划、村社联动发展”的新发展理念,首创了全县域村(社区)“两委”主导、群众深度参与、全社会群策群力的规划编制方式。据统计,该区首个村级五年规划编制共3122个事项,涵盖党建、民生、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五大类。2021年,规划完成1130个事项,所有村(社区)均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

绘就蓝图,“美梦”变“现实”

  在罗坑镇下沙村的党建公园里,一整面墙上挂着大型手绘地图。该村未来5年将建设的健身公园、水果片区、民宿等项目都已在图上标注出来,完成的项目将被打上钩。

  “以前村里要做什么事情,村民不太关心,虽然公示栏里有文字说明,但是大部分村民既不愿意看,也看不懂。现在手绘地图将我们的工作具象化了,村民一目了然,也更加关心了。”下沙村党总支书记林焕洋说。据悉,目前“村级事务地图”已经成为新会区各村(社区)的“标配”。这张图,是村(社区)干部的“任务图”,更是群众的“监督图”。新会区、镇两级一方面设立导师制、挂点制加强指导;另一方面,建立考评制度,推动区、镇、村三级形成合力推进规划实施。

  “师傅,你来啦!”双水镇桥美村党委书记莫丽芳一看见新会区委组织部四级调研员陈溢利,就开始请教起工作来。陈溢利说:“这声师傅可不是随便叫的,是新会区委组织部下了文的。我有4个徒弟,一个月起码要下来1次,帮助村里参谋解决问题。”据了解,当前新会区的导师制涵盖11个导师、37个徒弟,正式结对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各村(社区)把村级五年规划工作列为头等大事,每逢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日常工作会中都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把好村级五年规划前行方向。

  “村级五年规划制定以来,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我当了十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感受特别深。以前,我们上班就像完成任务,积极性不高,等着上级派任务,工作比较被动。现在,自己参与制定的村级五年规划图就挂在公示栏,没有完成任务的话,村民会怎么看?干部有一种无形的责任感和压力。现在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做,工作起来动力十足。”莫丽芳说。

  一张蓝图狠抓到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有了村级五年规划之后,再难的工作也不怕半途而废。

  睦洲镇南镇村毗邻西江,村里主要以养殖业为主,汛期容易发生强降雨或涝灾。去年6月,该村加装了一台轴流潜水泵,并在村外围河堤边安装梪闸防护围栏,阻挡外围西江的漂浮垃圾涌入村内河,进一步增强了防洪防汛能力。南镇村干部还主动全面深入摸排历史积案情况,进一步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去年已厘清逾250亩土地的问题,为村集体增收56万元。

  目前,新会区一系列与村民息息相关的规划内容正逐步成为现实,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制定村级五年规划带来的好处。

产业带动,“空心村”变“活力村”

  新会区各村(社区)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做好自选动作,突出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编制出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村级五年规划。

  “打造桥美甘蔗品牌是我们村级五年规划的重中之重。实施村级五年规划之前,我们的甘蔗一斤只能卖6毛钱。经过一年努力,我们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现在我们村的甘蔗一斤最高能卖到1.7元。”莫丽芳兴奋地说。

  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村子空心化的情况得到了改善,回来创业的年轻人多了。”莫丽芳说,“现在经常有一些在外打工或者经商的村民问我村里有没有土地出租,他们想回村里发展。村里的土地含金量也大大提高了,之前一亩地年租金2000元都没人要,现在8000元一亩大家抢着要,很多闲置、未开发的土地都被利用起来了。”

  桥美村的发展也得到了乡贤华侨的关注和支持,他们还会主动关心村里有没有遇到困难,需不需要资金支持。今年1月,留学回国后返乡经营生态农场的双水镇东凌村青年张彬宏,被授予了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他说:“回乡5年,感受很深。道路宽、环境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沙堆镇独联村是著名的侨村。该村以“侨”为桥,发挥乡亲情谊优势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利用《独联侨刊》这一“集体家书”,向侨胞宣传党的政策,介绍家乡的变化,吸引侨胞返乡投资兴业。积极联系港澳乡亲,对接邀请港澳青年回乡创业,该村已成功促成澳门籍乡亲回乡投资成立金燕澳葡食品有限公司。

  沙堆镇大环村则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依托虎跳门水道水资源丰富的天然地理优势,打造水产养殖产业链——虾苗培育、对虾养殖、刮虾搭棚、中介销售、物流运输等,以南美白对虾养殖为特色项目。目前,水产养殖面积约123.33公顷,年总产值超4500万元,带动农户务工400多人,农户年均收入约40万元。村民腰包鼓起来,生活也富起来了。

群众参与,“阻力”变“助力”

  双水镇木江村由于可发包资源较少,近年来村集体经济比较困难。2021年,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只有26万元。到了年底,却按时高质量完成了修路、建公园等“大工程”。“没有钱怎么办,我们决定先动起来。除了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外,我们还努力寻求社会力量支持,通过拜访村内企业,联系热心华侨、外出干部筹集到了部分资金。同时,盘活村内资源,建成了美观实用的小公园。”木江村党总支书记伍美浓表示。

  据悉,从确定目标开始,该村的干部、村民、乡贤、华侨就积极参与讨论,依照“踮起脚够得着”的标准,使目标符合实际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难度。“现在,做好村级五年规划,不仅是村干部的任务,更是全村人的愿望。以前拆除违规建筑,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沟通;现在不用村干部出马,其他村民都会自发劝导不配合的人。”伍美浓说:“意外的是,就连原来的‘阻力’也变成了‘助力’。比如,在扩建道路时,有一户村民在规划道路上堆积了一些砖瓦、石墩不肯搬走。村级五年规划制定后,他主动提出把闲置的砖瓦和石墩捐给村里修建小公园,还动手参与了改造。”

  村级五年规划蓝图从理想走向现实,需要聚民心、汇民智。新会区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动脑筋,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全面提升了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参与度、满意度。三江镇沙岗村打造了“五年规划议事公园”。沙岗村党支部书记梁健群表示,议事阵地的设置,强化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村里大小事务由“自扫门前雪”转向了“共画同心圆”。

  同时,新会区各村(社区)也都在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上积极探索。大鳌社区组建了居委会、渔业队2个居民小组共同治理社区,引导居民遵规守约;沙堆镇大环村采取“党员+社工+志愿者”三位一体的联动模式,将暖心的社会服务送至群众身边;沙堆镇独联村利用党员和村民“双色”积分光荣榜激活了乡村治理大能量。截至目前,独联村共举办积分活动7场,共兑换2834分,拆除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面积达1355平方米。

  “村级五年规划的制定凝聚了党员群众的智慧、实施有赖于党员群众的支持、效果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对于乡村振兴有很强的助推作用。”陈溢利表示。

  “新会区既是侨乡,也是大湾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创新有力的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村级五年规划的‘施工图纸’落地为标杆式的侨乡乡村振兴建设样本,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新会区委书记林锡波对此充满信心。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