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三农资讯 > 详情

黑龙江双鸭山:夯实“三农”基础 推进乡村振兴

22-01-21

本报记者 高 伟 通讯员 杨 军

  粮食产量达140亿斤,实现“十八连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菜篮子”工程考核排名位列全省第一;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7年增长18.2%……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稳定。5年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探索和积累了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

  逐年提升粮食产能。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持续调整优化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玉米调增到556.9万亩,大豆调减到335.8万亩,水稻发展到617.8万亩。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台风内涝和局部极端干旱等多种灾害的影响,粮食生产丰产丰收,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双鸭山力量。逐步扩大经特作物。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经特作物。食用菌、中药材和鲜食玉米面积分别达1亿袋、17.35万亩、1万亩,与2017年相比分别增长3倍、51倍、17倍。不断壮大养殖规模。畜禽养殖规模稳步增长,生猪规模饲养量达80万头,大鹅饲养量达135万只,较2017年增长2.85倍。全市水面放养面积发展到10万亩,较2017年增长7.5%。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达50户。检查经营主体624家次,抽检产品645批次,有力保障了全市“舌尖上的安全”。绿色有机食品、富硒农产品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全面发展数字农业。为实现全市农业信息网络全覆盖,累计建设“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69个,建成各级益农信息社449个,智能化养蜂,农机无人驾驶等先进数字科技手段广泛运用。全市装配农业大数据平台2个,植保无人机36台,建设水稻智能催芽车间18个,面积达38.32万亩。智能化温室大棚3栋,面积约9000平方米。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优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发展集群。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2家;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8家;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4家。农产品营业收入将超过100亿元。持续发力产品营销。成立了双鸭山市农产品营销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农超对接、直播带货等线上营销新模式,不断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通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加强外埠市场开发,扩大农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双鸭山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全市农产品销售量达38万吨、销售额达25亿元。

  提升耕地保护力度。双鸭山市率先在全省市级层面全面建立了“田长制”,成立了双鸭山市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双鸭山市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实施方案》。全市累计落实耕地轮作面积达130.88万亩,水稻休耕面积达33.43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29个,建设面积达122.62万亩,较2017年增加117.09万亩。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面积达20万亩,绿色有机食品基地有效认证面积达152.6万亩,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16%。全市累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692万个,约423.03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7.7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深松整地面积达153.16万亩,有机肥施用量达21.25万吨,耕地质量较2017年提高0.12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9个百分点。

  农村改革成效明显。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和“回头看”工作,颁发土地确权证书11.5万本,颁证率达97%。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经济合作社及股份经济合作社499个。全市落实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35.46万亩,累计开展托管服务面积共138.31万亩次。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61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达353万亩,比2017年分别增加33万亩和93万亩。全面启动了农村宅基地改革与管理试点工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